口弦是彝族人民在文化艺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簧乐器,是一种长约两三寸、宽约五寸的竹片或者铜片,中间精心雕刻出长形的簧牙,小巧玲珑携带方便。其音域宽广、音质清脆、音色柔和,能抑扬顿挫地表达各种思想感情,因而深受彝族青年男女的喜爱。彝族男女几乎人人都有一副口弦,年轻人每人两三副口弦的也不鲜见。
乐器口弦介绍
    口弦有竹制和铜制两种。竹制的叫做“玛便”,铜制的叫做“图史荷合”,有三片到五片不等。竹制的音色深厚、低沉;铜制的音色清脆、秀丽。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簧牙靠近嘴唇,右手指弹动弦片,用气鼓动簧牙产生音响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,吹奏口弦随着口形、气力变化音色,形成铮铮动听,柔和婉转、非常接近口语的音乐旋律,利用口腔共鸣吹奏出不同的声调。从而借以传递心声。
 
    竹口弦制作简便,容易演奏,尤其是西南、台湾和海南等竹材丰富的地方,广为流行。在彝族中,不论男女老少,几乎每人都有一副口弦,用一个精致的小竹筒盛装,挂在胸前,休息昌便取了弹奏。由于口弦音量小,通常是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相互倾听。在夜静的时候弹奏,声音较为明亮,距离稍远的地方也能听见,泛音尤为清晰,非常优美动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