缸鼓又称民族定音鼓,是在缸鼓的基础上,吸取西洋定音鼓音高的特点改制而成的。鼓框木制(也有改用玻璃钢制的)。定音缸鼓分大、中、小三种,可调节音高。用低音谱表记谱。鼓皮的质量和天气的变化都对鼓音高有影响,在使用时要注意调准音。
缸鼓介绍
 
  缸鼓及定音缸鼓都属打击乐器。因形似花盆,因此又称花盆鼓。这种鼓的演奏技巧和堂鼓大致相同,用双木槌敲击。这种鼓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中,有时也用于独奏。现在的缸鼓吸收了西方定音鼓的特点,将其改制成了有音高的定音缸鼓。它的鼓框用金属制,周围装有八副螺旋,用来调节鼓面张力、改变音高,其鼓身放在一个可以旋转的铁架上,可转动鼓身微调音高。另外铁架的下面装有踏板,利用踏板也可使音高升降。演奏时,往往根据乐曲的需要,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。古乐器一般都具有双重功能——表现性和实用性。即是说这些乐器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,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,或是生活用具。如在《吕氏春秋·古乐篇》中记载有:“帝尧立,乃命质为乐。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,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,乃拊石击石,以象上帝玉磬之音,以致舞百兽。”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—缸鼓—缶,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。
 
  而“拊石击石”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,敲击成声,以伴奏化装成百兽的原始舞蹈。又在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酒后耳热,仰天拊缶,而呼乌乌。”这一记载,描述了人们酒后兴趣大发,一面敲击盛酒用的器皿缶,一面仰天歌唱。古时的石磬可能导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。可以这样设想,先氏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,逐渐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,可以作为乐器,于是发明了磬。乐器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乐器原来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器,并且人们用它们来传递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。如击鼓出征、鸣金收阵、晨钟暮鼓、打更报时、鸣锣开道、击鼓升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