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,琴筒呈球形,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,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,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,音域约三个八度,有1─3根主奏弦,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~10根共鸣弦,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。演奏时,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,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持弓拉奏。
艾捷克的名字由来
  据维吾尔族民间的老百姓说,艾捷克弹奏出的音乐就像是开门、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。
 
  关于艾捷克乐器名称的来历,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。
 
  很久以前,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特别擅长做生意,在唐代他们十分活跃,被称为“胡人”,所谓的胡琴,就是胡人从遥远的波斯带来的琴。他们一路骑着骆驼走来,思念着家乡,边弹边唱,一直把这美妙的声音牵引到了中原地区。商队里有个小伙子名叫艾捷克。一天,他随商队来到了长安,被繁华的长安城深深的吸引。
 
  逛到中午的时候,感觉到腹中饥饿,他信步走到鼓楼,突然看到有一家胡人开的饭馆,老板居然是个格外漂亮的年轻姑娘。两人一见钟情,姑娘告诉他,下次去波斯时别忘了带个胡琴回来,那个乐器奏出的声音非常好听,她很喜欢。青年艾捷克记住了姑娘的嘱咐,和商队返回到波斯时,专门去市场买到了一把胡琴,满心欢喜的回到商队。
 
  然而就在回来的路上,却不幸患病去世了。临终前,他嘱咐伙伴们一定要把胡琴带到长安交给那位姑娘。伙伴们跋山涉水到达长安后,把胡琴交给了姑娘。悲痛的姑娘手拿胡琴,泪如雨下。为了纪念心上人,姑娘就借用恋人的名字把胡琴叫做艾捷克。从此,长安鼓楼的一个小巷里,终日都能听到艾捷克忧伤的琴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