椰胡,中国传统擦奏弦鸣乐器。在潮州音乐中又称冇(pa)弦。形制如板胡。音箱用椰子壳制作,面蒙薄桐木板,背开5个出音孔。用小贝壳(或竹)做马。定弦为g、d1或c1、g1,音域g~g2。音色浑厚,用以合奏或伴奏。是黎族、汉族弓拉弦鸣乐器。流行于海南、广东、福建等省。在广东音乐、潮州音乐及福建、海南当地戏曲、曲艺的乐队中使用。
椰胡在生活中的应用
  潮人很喜欢潮乐,群众中很多人会拉弦、吹弹,而最普通、最广泛的乐器就是椰胡。无论是潮剧或潮乐的团体都有椰胡手,在农村的书斋或“闲间”,常有人拉椰胡作乐。
 
  椰胡,是用较大的椰子壳去皮磨光,直切去三分之一,盖上薄桐木板,后面刻一蛋大的通花,成为一个共鸣箱。再装上一把长弦杆,杆上装上两把纽线的弦轸,装上子母弦线,配上马尾弦弓,并以一个蚶壳阴覆在桐板上顶住子母线作“弦马”而成。椰壳上左边弦弓拉过地方滴上小片松香,把弦线绞紧并调好音阶,便可拉奏。
 
  椰壳坚实,桐板松泡,共鸣发出的声音宏润,似在瓮中发出的声一样,所以潮人称椰胡为“嗡弦”或“訇弦”。椰胡可以合奏,潮剧团、潮乐团以及民间的潮乐合奏,都少不了椰胡。尽管檀木的二弦声音多么尖脆,胡琴声音多么嘹亮,瑶琴多么悠扬,笛子声音多么跳动,都淹没不了椰胡的乐声。而群众拉椰胡,更多的是独奏。无论是在“闲间”里、榕树下、塘边、寮棚,常有人拉着椰胡自乐。个人卖唱者,常是只带一把椰胡,过乡过里,挨家挨户,以弦管顶在左腹上,边唱边拉,这就是市语所说的“擞屎肚”。夜晚间,如果是在塘棚、山寮中拉起椰胡,声音就可听得更远,如拉得好真是如怨如诉,动人心思。椰胡也是潮人学潮乐的入门弦,这种弦不怕初学者的乱拉,新制的椰胡还欢迎人们多拉它,多拉了才快“开音”。所谓“开音”,就是音色由原来的嘶小逐步变为宏润的意思。
 
  入门的弦诗(乐谱)多是以人们普遍最熟悉而又最简单的“工尺工六工尺工”。建国后,潮乐弦诗改用音乐简谱,但群众中还有不少人拉弦依然按习惯使用“工尺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