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管音域为两个八度。筒音为6,C1=G2一孔为7,二孔为1三孔为2,四孔为3、4,五孔为4、5,六孔为6,背孔为7、1,七孔为2筒音加气为高,一孔加气为4,二孔加气为4,三孔回加气为5,四孔加气为6,五孔加气为7
双管的演奏技巧
    双管在吹奏高音时,用吞、啃、咬三种包牙用力压哨,吹低音时将哨外吐,即老艺人所讲的吞吐功。管哨软,可使音柔和,但到高音时要低一音,管哨硬时,音高可高一、二度,但难控制,易出杂音。
 
    老艺人认为单管声音较尖直,色暗、粗犷较双管低一全音。双管和谐、委婉。早期鼓乐队吹单管者二人。音色音高不易统一协调,后来在鼓乐对棚时曾一人练吹双管。吹双管者每吹奏一乐句,乐段均和谐悦耳,音调准确,又善于控制力度变化,其低音似单簧管,中音区似双簧管,逐渐双管在东北辽南广泛传开。
 
    演奏双管时,管身竖置。吹口朝上,含在嘴的一侧,右手拇指按背孔,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,左手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下三孔,气流振动两管簧片而发音,音量较小。流行于德宏州潞西傣族地区的双管筚朗叨,主管音列为:c1、d1、e1、f1、g1、a1、c2、d2,副管筒音为a1。流行于临沧地区耿马傣族的双管筚朗叨,主管与副管的筒音关系为同度,主管音列为:g1、a1、b1、c2、d2、e2、f2、g2,副管筒音为g1。德昂族的布赖,也因地区不同而有异。流行于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的米伦,副管筒音与主管背孔音高相同,主管音列为:e1、f1、g1、a1、b1、c2、d2、e2,副管筒音也为e2。吹奏时,持续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带高飘在上方,使旋律特别丰满。流行于临沧地区镇康县的渥格宝,不仅形制与耿马傣族的双管筚朗叨相似,其主、副管的筒音也完全相同。一般说来,临沧地区镇康、耿马一带双管筚朗叨发音明亮纯净,德宏州潞西地区的双管筚朗叨发音柔和圆润。筚朗叨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,在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,有着一种含蓄而朦胧的美感。尤其是它吹出的颤音犹如丝绸抖动,飘逸而轻柔。故此,从前曾有人误称它为葫芦丝。演奏技巧有颤音、吐音和上下滑音等。常用于独奏自娱,也可由大小不同的几支合奏。擅长演奏山歌和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