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拢介绍,光拢的演奏方式

一、光拢介绍
 
光拢又称光弄,傣族棰击膜鸣乐器。傣语“光”为鼓。“拢”或“弄”均为大,意 为大鼓。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、耿马等地。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“光弄”,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“光边”,另有“两面鼓”、“双筒皮鼓”之称。
光拢
 
二、光拢制作工艺
 
光拢用当地生长的梧桐树、芒果树或椿树掏空制成,鼓身长80厘米左右,外形与水缸相似,两端一头大、一头小,两面都蒙以牛皮、鹿皮或其他兽皮。大的一端鼓面直径约50厘米,小的一端直径25厘米左右。两面的鼓皮用牛皮条勒紧,并可调节其松紧。鼓的内部结构特殊,掏成中间可以互通的两个鼓腔,故能产生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,有着较长的余音。鼓身一侧还开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。当鼓皮受潮松塌时,便可由此灌酒而入,润湿鼓皮,待酒挥发以后,鼓皮就会自然绷紧。
 
三、光拢的演奏方式
 
演奏时,光拢置于高100厘米的木制鼓架上,奏者右手执棰头包布的木制鼓棰,边击边舞。音响低沉、厚重,共鸣强烈,远传数里。也可二人合击,一人在前面执棰边击边舞,另一人在后面用两根细而长的竹篾片陪衬击奏,发出“咚咚、啪啪”之声。击奏时并有大、小和傣镲等乐器合奏,气氛热烈。过去,逢傣历的每月初一、十五,佛寺中都要击奏光拢、歌舞。此外,在赕佛诵经等仪式中也要使用。
 
傣族大鼓光拢。中腰稍粗而近于圆柱形,置于架上。可1人边击边舞,也可2人合击。合奏时,1人在前执槌边击边舞,另1人在后用长篾条击奏,发出咚咚啪啪的音响。20世纪50年代,将体积缩小后搬上舞台,用于独奏和歌舞伴奏。笅笖壮族大鼓奘络。形似堂鼓,单面蒙牛皮,两侧中部设铁环。演奏时置于地上用双槌击奏。常用于节日锣鼓合奏和狮舞、龙舞的伴奏。演奏大鼓时,傣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将鼓两端拴系背带,挎于左肩上。左手掌拍击小的一端鼓面,发出较高的音;右手执一粗大木制鼓棰,敲击大的一端鼓面,发出较低的音。也可将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鼓架上敲击。演奏者边敲过舞,音响宏亮,撼人心魄。由于鼓两端所发音高不同,再加之节奏的多变,鼓声时重时轻,音色丰富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