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族腰铃介绍

  西沙,汉译“腰铃”,以其围于腰间演奏而名之。它是满族萨满乐器中的另一种重要乐器,亦称“摇铃”(以扭腰摇晃演奏而名之)。我国东北许多地方史志中都有关于西沙的记载,譬如《呼兰府志》、《安东县志》、《吉林新志》、《瑷珲县志》、《依兰县志》、《东丰县志》、《望奎县志》等等。在清代宫廷的萨满跳神活动中,西沙也是必备之器,这在清乾隆皇帝敕撰的《钦定满族祭神祭天典礼》中已有比较详细记载。清宫萨满所用乐器已加进了琵琶、三弦等,但仍未丢掉腰铃。《钦定满族祭神祭天典礼》中绘有西沙的形制图,并标有比较明确的尺寸,分为大、小两种西沙在不同的祭祀程序中使用。大西沙在表演时,将西沙系于表演者之腰际,舞时腰胯左右摇摆,西沙随之“啷啷”做响。小西沙则仅仅用于“背灯祭”中,拿在手中演奏。
满族腰铃介绍
 
  形制
 
  西沙,由腰带、衬裙、锥铃、系环等主要部件组成。也有一种不带衬裙的西沙,这种形制的西沙是把锥铃直接拴结在腰带上系于腰间演奏的。清代宫廷萨满所用的西沙分为大小两种形制。
 
  1.锥铃和系环
 
  西沙上铃铛为锥形、筒状、铁或铜制,故称“锥铃”,长约20cm,直径约3cm。西沙上的锥铃少则十几枚,多则几十余枚不等。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徐氏西沙的锥铃长17-21cm,直径2.5-2.8cm,共24枚。黑龙江宁安县富察哈拉藏西沙的锥铃长19-21.5cm,直径为2.6-3cm,共40枚。锥铃直接用皮绳穿在衬裙的系环上,系环为一缝制在衬裙上部的铁圆环;一环拴1铃,或一环拴2-3铃。环与环的距离讲究疏密得当,否则影响西沙的演奏和发音。
 
  2.腰带与衬裙
 
  腰带与衬裙连接在一起,为皮制。选料或猪、或牛、或驴皮均可。《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》所载西沙,其腰带长约115.2cm(清尺3尺6寸);衬裙长51.2 cm(清尺1尺6寸),宽25.6 cm(清尺8寸),半围腰间。